這陣子接獲不少網友詢問,照射遠紅外線對於改善高血壓有幫助嗎? 其實從還沒有網路的時代,我就一直被問此問題,所以今天來談談這話題。

 

    首先,我可以明確的回答,對高血壓的患者,遠紅外線照射療法是一個「好而有效的」方法。

 

    遠紅外線為什麼能治療高血壓?這要從它的生物效應說起。從蒐集到的文獻資料得知,已有不少的的醫學基礎試驗證明, 遠紅外線照射可以顯著地改善微循環。由生理學角度來看,人體因供血不足而造成的缺氧、缺營養,其根本原因是微循環障礙,是許多疾病發生的原因之一。

 

    紅血球的功用是將氧氣運送到全身的組織細胞,血液不足或是攜氧能力差,就會影響全身組織的養分供給。遠紅外線照射能有效地增加紅血球的變形率。紅血球變形率低,則進入微循環網管的量就少,這就意味著組織新陳代謝所需的氧不足、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帶走排除。再加上因為網管開放不足,血流量太低,血漿不能將所攜帶的營養物質供給組織,組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不能順暢排除,長此以往,不能正常新陳代謝的組織便會萎縮,進而壞死。

 

    遠紅外線照射人體後能有效地改善血粘度,從而有效地減小了血液流動的阻力,使之易於進入微血管,保障了組織新陳代謝的物質交換。正常人在緊張狀態下新陳代謝會加劇,機體相關各部組織需要增加供血,血壓增高本來就是機體為了加強排血量,以保障供血的正常生理反映。這種本來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映,因為長期得不到緩解而轉為一種惡性循環,由於上述各種原因形成高血壓症。如果能從根本上解決微循環障礙,滿足組織對供血的需求,疾病當然能得到有效地緩解與治療。

 

    遠紅外線照射能改善組織供血及緩解神經對外界的過度反應,能幫助內分泌系統維持在平衡狀態。綜上所述,遠紅外線照射既能調節神經、舒緩擴張血管,又能有效地改善組織供血,故能有效控制血壓,無任何副作用,在治療過程中不會對人體造成其他傷害。若血壓獲得有效的控制,可以醫師指示減少用量。

 

 

更多使用案例分享,可詳閱「低能量遠紅外線照射療法」一書,各大書局(網路)皆可訂購。

 

 

getImage+

文章標籤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網友詢問了遠紅外線治療儀與紡織品產品問題,以下回答讓大家能更了解。

 

 

網友提問:

達人您好

        請問遠紅外線治療儀與遠紅外線毛毯治療上的效果是不是治療儀比較好?差別在哪?如果是遠紅外線毛毯可以睡覺使用嗎?家裡長輩有退化性關節炎應該是哪一種比較適合?

 

 

回覆:

         紡織品需考量觸感,纖維中可融入的遠紅外線材料受限,和照射儀器相比,所放出的遠紅外線量相差很大,效果較有限。

         有外接電源加熱的遠紅外線熱敷帶,雖然有明顯熱感,但原理和一般遠紅外線紡織品並無不同,若直接緊貼皮膚穿戴,因為溫度控制不易,容易有悶熱搔癢的不適感;若隔著衣服穿戴,則遠紅外線會被衣物阻隔,人體無法吸收,但仍會有熱感,可當作一般熱敷帶使用。

         遠紅外線紡織品主要還是保暖用途,可用於居家生活,易可用於睡覺。長期的使用可讓身體保持溫暖必促進血液循環。

         治療用途當然選擇專業的遠紅外線治療儀。遠紅外線治療儀可應用的範圍非常廣泛,除了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損傷組織的修復,也能促進肢體關節功能恢復,消炎及消腫,應是能夠有效地減緩退化性關節炎疼痛的情形。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常會碰到老朋友,對我聊起她們的遠紅外線經驗,當他們滔滔不絕的訴說 ,使用遠紅外線對他健康的幫助有多大時,常會不經意蹦出「很有效哦,我每天都要烤好多次呢」這時我除專心聆聽外,經常忍不住插話:「拜託,請說照,不要說烤」

唉!有時常因此被誤以為我咬文嚼字、吹毛求疵 , 然非也!因為遠紅外線是一種光線, 只是它的波長範圍落在人的視覺無法感受到的區域,但在物理學的定義就是光線的一種,那我們就應該用光照的概念來描述,  而不能用烤字,因為只有對物品加熱 ,無論是用直接明火燒炙還是間接煎焙,才叫烤; 而且遠紅外線療法的特徵, 就在它的非熱效應,也就是說,如果要用加熱,靠升高溫度來發揮療效, 就不需要用遠紅外線了, 殺雞不需要用牛刀啊。所以,請各位網友粉絲們,如果我們有機會相會聊天時, 請記得說:○○遠紅外線治療儀照起來,很有效噢......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市面上遠紅外線的產品充斥非常多標榜遠紅外線的產品,只要是掛了有遠紅外線的產品,價格往往比一般產品高上許多,現在的社會大眾由於對於健康觀念的覺醒,網路上出現了許多"以遠紅外線為名"的產品,該怎麼挑選才不會當上冤大頭?

 

最近有位網友在挑選遠紅外線的烤箱遇到了困惑,我想藉由這個問題,給大家一些建議。

 

挑選產品的第一步不外需是考慮到需求,如果單純的想要熱以及排汗,以促進血液循環,那使用烤箱(不管是不是遠紅外線)就很OK

 

但如果是考慮要改善或治療病痛,請務必採用真正的遠紅外線治療儀,畢竟不是所有的疾病或健康的問題都可以靠排汗解決的。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3) 人氣()

網友收到朋友送的的遠紅外線母粒 ,把它加在烏龍茶茶水中與另外一杯純粹的烏龍茶茶水做比較,發現加了紅外線母粒的茶水不容易變色(經過兩個月),請問是什麼原因?

 

達人回覆:

根據科學文獻,遠紅外線放射率高的原料,在適當的條件下,可改變水分子的結構,將大分子團的水,解構成小分子團的水,甚至成單分子水,而小分子團的水,較易於人體吸收。

一般茶水變色主要是氧化造成的,然而影響茶水氧化的原因有很多,您使用的遠紅外線母粒本身的材質也有可能影響茶水氧化的速度,沒有進一步的嚴謹實驗根據,我很難去說明是否與遠紅外線的關係,很抱歉。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2 照射遠紅外線可延長洗腎瘻管壽命

瘻管術後一個月是瘻管養成的黃金期

 

遠紅外線照射這種嶄新療法,在醫療上最早被接受與推廣的,便是對洗腎腎友的瘻管照顧。直至今日,國內超過九成的各大洗腎中心及院所,都使用遠紅外線治療儀來作為瘻管的常規照護,在洗腎瘻管的保健上也有相當具體的成效。

彰化秀傳醫院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江日崇從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手術二十八年,十五年前開始接觸遠紅外線照射療法並應用於瘻管手術與瘻管養成。由其臨床經驗中得知,一旦決定要進行血液透析並建立瘻管時,就可以照射遠紅外線,以擴張血管幫助手術進行。而術後第二天繼續照射遠紅外線,傷口可以更快癒合,加速瘻管擴張、預防動靜脈狹窄和硬化。

瘻管手術後一個月內是遠紅外線治療的黃金時期,及早開始使用、持續使用、每日最少一次,可以大幅降低半年內再手術的機率。雖然靜脈壓的改善較易受到病人洗腎年數及血管狀況而異,但就血流量而言,狀況正常或狀況較良好的病人,以1~2次,每次20~40分鐘的照射,即可由聽診器聽出血流增加的情形。

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志慶,專長於腎臟學。他以科學方法,說明遠紅外線照射療法對洗腎瘻管的正面影響,不僅獲行政院退輔會頒發『2007醫療技術創新獎』,其論文連獲得國際醫學期刊認可,2007年刊登於美國知名醫學期刊JASN。2009年他獲得榮總五十週年創新性醫療技術與服務重大成就獎。2011年底受邀於美國腎臟醫學會(ASN)上發表關於瘻管養成的口頭報告。其臨床實驗證實,於自體瘻管養成期間照射遠紅外線,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並可有效增加瘻管血流量。

透析血管通路聯合研究組織(DAC)於2008年發表的研究則指出:瘻管未順利養成,使血流量不足,應是造成瘻管栓塞的原因之一 (Dember et al., JAMA, 2008)。而瘻管手術後一個月內,正是瘻管養成的黃金期。因此若能好好掌握這段黃金期,除了可以提高瘻管養成的成功率之外,更可減少日後透析時的瘻管併發症。

醫學臨床研究顯示照射低能量遠紅外線有如下效果:

一、瘻管手術後就開始照射,可縮短1/3的瘻管養成時間。
二、瘻管手術後評估血管狀況不佳者,術後一個月內照射低能量遠紅外線,可增加95%的成功率。
三、可減少日後瘻管併發症的機率,如靜脈壓過高、血管纖維化、感染、疼痛、血腫、靜脈炎等不適。
四、
續照射一年,可使瘻管血流量增加1.7倍。瘻管失效的比例減少58.5%。

除了持續照射低能量遠紅外線,還要記得勤做握球運動,幫助瘻管擴張。平時要注意針孔加壓止血時勿過於用力,針孔未癒合時避免接觸式熱敷以預防感染。並記得保持瘻管側手臂清潔,避免碰撞或壓迫。勿提重物,減少冷熱刺激,戒菸以免尼古丁使血管彈性變差。

洗腎瘻管對腎友們而言猶如第二生命一般重要。然而,洗腎瘻管的併發症相當多,手術雖然可以克服一些問題,但很多瘻管仍無法維持到半年以上,以致腎友需不斷接受手術,甚至手、腳都無處可開瘻管,還須時時擔心瘻管發生栓塞或併發症,實在是有苦難言。

因為洗腎經常需要在瘻管處上針,一小段血管一年少說要扎上200多針,瘻管的內皮三天兩頭就會因針扎而受傷,使用久了管壁會出現多個狹窄點,血流量會慢下來,最後會形成栓塞而失效,終結了洗腎瘻管的壽命,這是目前醫療界對瘻管仍無法克服的問題。

 

 

 

每天持續照射,效果更加明顯

 

很多常年來受瘻管暗沉、血流量不足之苦的腎友,洗腎時身體姿勢只要稍微動一下,洗腎機便叫個不停,只好暫停洗腎,那種洗洗停停的滋味著實不好受。

遠紅外線照射療法對平常洗腎時上針不易或瘻管血流量不足的腎友而言是很大的幫助,因為瘻管部位的血流量增加、瘻管浮起可利於扎針,並能很快改善扎針處的腫痛、瘀青。腎友終於可以卸下害怕上針的負擔。同時,血流速度增強也可以加強透析清除率,提升洗腎的品質。

目前各大洗腎室大多都有遠紅外線治療儀供正在進行血液透析的腎友照射,即使如此,一周照射的次數至多三次。由於遠紅外照射療法並沒有使用次數限制,如果能居家使用,每天照射至少一次,對瘻管會有更大的幫助。

遠紅外線照射療法是照顧瘻管及日常保健的好伙伴,腎友若能配合醫師的治療,並每天持續使用遠紅外線照射瘻管部位及手部,可讓瘻管維持彈性、使瘻管順暢不易堵塞,延長瘻管壽命,降低腎友因瘻管阻塞而須反覆動手術的次數,讓腎友不再提心吊膽。

 

遠紅外線不是愈熱愈好

遠紅外線的能量很溫和,是保持肢體溫暖、促進血液循環、調節體溫,使身體容易散熱的好方法。但有不少人誤以為熱才有效果,事實上這種錯誤觀念會讓人錯用高溫的熱療儀器,而造成不必要的熱傷害,嚴重者甚至因灼傷而導致截肢。像併有糖尿病或下肢循環障礙之腎臟病患者,或對溫度感覺較不敏感之長者,就更需要注意選擇。若誤用了有高溫紅光、高溫熱風,或是近紅外線含量過高之產品來照護瘻管,不但遠紅外線的效能會受到高熱的影響而降低,還要擔心可能會有對瘻管功能不利的熱傷害風險。

遠紅外線照療法在本質上屬於低能量療法,非熱效應是它的最大特色,絕對不是愈熱愈好,更不是功率愈大愈有效,此點已有醫學研究證實。目前臨床上可觀察到,長期照射遠紅外對瘻管暢通率提升,透析血流量增加等作用,皆是遠紅外線非熱效應的表現。

另外,許多腎友有怕熱的傾向,這可能是主觀認知、缺水分、血管硬化、汗腺退化等原因,而造成體溫調節失衡,無法排熱。此時用遠紅外線照射確實能改善症狀,而這絕非傳統熱療可以解釋的。

 

=================================================

以上文章節錄自《低能量遠紅外線照射療法──遠紅外線完全健康手冊》

 

 

 


本部落格歡迎引用,但部落格中文章請勿片面轉載,事涉著作權法,請各界尊重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11666_578193052250222_1505787466_n 

        凍頂是一隻中風的小黑貓,醫生交待溫灸或以遠紅外線協助復健。不只凍頂照得很舒服,別的貓都來靠燒!

 

        朋友的凍頂是隻八歲的貓,八歲的貓不算老,但仍舊邁向老化,中風後稍癒最需復健,但最難的是讓他聽話,幾次按摩牠腳底湧泉穴牠都生氣,自從照遠紅外線之後,皆大歡喜!離開「病床」散步後,牠會自動回來,朋友也自動幫牠再按一節,瞧這滿意的眼神吧!

 1513212_576879649048229_803304085_n

 1521446_576879629048231_461617064_n 

 

補充:2014.6.1

        數月前中風的凍頂,復健以來不斷創造跳高紀錄,上週竟然跳上了廚房天花板,雖然利用了旁邊的鐵櫃跟冰箱,但還是令人驚艷不已啊!感謝神醫!

  10411870_10202312905724133_964100693185892446_n  

 10366117_10202312905284122_3318592320454829657_n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要了解「遠紅外線」,必須先認識什是紅外線?紅外線是存在陽光之中的一種光線,也是一種磁波。

 

西元1800年,德國科學家赫歇爾利用三稜鏡的分光作用,於某次光譜實驗時無意中發現,在太陽光的紅光外側,有一種肉眼無法看見,但物理性質與紅光相似的電磁波,於是將之命名為「紅外線」。這是人類首次發現紅外線,距今不過200多年。

 

如果以所佔比例來看,紅外線佔太陽光的42.1%,比可見光的51.8%少,雖然肉眼無法看見,但身體皮膚可以感受到它的溫熱。

       

在光譜上,紅外線的波長比可見光(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色光)要長,波長範圍0.75~1000微米左右,介於紅光及微波之間。

 

 遠紅外線光譜

 

 

「遠紅外線」是「紅外線」的長波部分

 

由於紅外線的頻譜範圍太廣,為了研究方便,科學上將其劃分為:近紅外線(IRA 0.76~1.4微米)、中紅外線(IRB 1.4~3微米)及遠紅外線(IRC 3~1000微米)。

 

這些分類中,近紅外線與中紅外線由於較易產生及被測出,人類拿來運用的較早,也使用最多。舉凡科技的國防工業,如夜間導航、洲際飛彈到一般民間工業,甚至家中一只小小幾百元的紅外燈,都是其運用的典型。

 

而遠紅外線及超遠紅外線,則很不容易由人為方式產生,而且簡單的光學儀器亦無法測得,目前人類對它們所之比較有限,運用的範圍仍然很少,可以說是光譜裡尚待開發的處女地。

 

但隨著人類生物電磁學的研究開展,遠紅外線的非熱生物效應,近年逐漸受重視,並且已有少部份運用於醫療保健,效果相當受肯定。

 

透過遠紅外線的開發、利用來改變人類的生活型態,相信是未來醫學及科學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遠紅外線可透過加熱精密陶瓷產生

 

根據「黑體輻射」原理,一般材料無法在普通溫度仍會放出極微量的遠紅外線,但其強度不足以作為醫療用途。而一般的陶瓷材料,可接收外來能量並轉換成紅外線,但遠紅外線的比例會因陶瓷成份不同而有所差異,其用途也因此有較大的差異。其中「醫療用」的精密陶瓷,有較佳的轉換率,可將能量轉換成高純度的遠紅外線,以作為醫療用途。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31108_085050  

這是美國腎臟醫學會年會kidney week 2013的會場,亞特蘭大(Atlanta)的world congress,五六千位來自全美國及世界各國的腎臟醫學界精英,正進行著一年一度全球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腎臟醫學領域的學術交流活動,同時這也是全世界與腎臟科尤其是洗腎醫療相關的藥品、醫材大廠的年度大戲。

所有的台灣醫師幾乎都會繞過來與我們寒暄相聚,儼然成為了台灣醫師的休息站。

這次除了在會場遇到許多台灣的老朋友,也遇到幾位在美國執業的同鄉,有位年輕的醫師自小離開台灣,見到我們便興奮地聊起家鄉話;另一位1971年畢業於臺大醫學系後即在美國執教的醫師更幫是熱心地幫我們修改英語用詞,如此熱情的交流,實在讓我們感到無限的溫暖啊!

20131108_101556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推廣低能量遠紅外線照射療法時,我經常被詢問到「遠紅外線紡織品的功能是什麼?」「遠紅外線紡織品真的有用嗎?」這類的問題。像手套、背心、襪子這些紡織品屬於日常用品,單價相對較低,容易融入生活。它們到底能對使用者的健康起什麼樣的功效,其實是許多人極為好奇的。但要說明其功效,我們必須先由遠紅外線一項非常重要的物理性質說起……

 

遠紅外線重要物理性質──穿透率極低

 

遠紅外線是一種低能量的不可見光,它對於各種物質的穿透能力(穿透率)其實是極低的。由物理實驗得知,遠紅外線對於1mm的玻璃,其穿透率約為8%,而單層棉質布料也僅有5%的穿透率,所以遠紅外線幾乎不能穿透我們的日常衣著,也無法穿透床單巾被等等。



遠紅外線紡織品正確使用方式──貼身使用

 

由於遠紅外線的物理性質決定了它無法穿透床單或衣物,若屬於照射式的遠紅外線(如遠紅外線治療儀),其說明書中應會註明「使用時,請移除照射部位的遮蔽物」,如:紗布、被單、毯子和衣物等。

 

而如果是遠紅外線紡織品,則需要貼身使用。遠紅外線紡織品的能量來源於人體。其作用機制為:人體肌膚散發熱能,能量經紡織品內的遠紅外線材料(如陶瓷粉末)吸收後,轉化並釋出遠紅外線,再回補至人體肌膚。

 

不過,如果不是貼身使用,遠紅外線紡織品雖仍有可能吸收少量的體熱,但轉化釋放出的遠紅外線卻會受到阻隔,無法回補到人體。所以遠紅外線紡織品一定要貼身使用,人體才能吸收。

 

 

遠紅外線注意事項──勿把熱感當遠紅外線

 

而有外接電源加熱的遠紅外線紡織品(如遠紅外線熱敷帶等),雖然有明顯的熱感,但是它的作用原理其實與一般遠紅外線紡織品並無不同。穿戴時,與人體之間仍然不可有阻隔,放出的遠紅外線才能真正被人體吸收。

 

此類產品若直接緊貼皮膚穿戴,因為溫度控制不易,容易有悶熱搔癢的不適感;而若隔著衣服穿戴,遠紅外線則會被衣物阻隔,人體無法吸收,其熱感雖然可當作一般熱敷帶使用,但可惜失去了遠紅外線的作用。

 

有些製造商或銷售人員由於對遠紅外線的基本物理性質不了解,而將「遠紅外線能透過衣物」的錯誤觀念傳達給消費者,使得民眾在使用時,誤將衣物被加熱的熱感當成遠紅外線的作用,實在貽誤甚大!

 

 

遠紅外線材料的含量決定了紡織品的效能

 

遠紅外線紡織品在台灣,早期多以進口素材為多。近年來台灣廠商已有長足進步,並將技術突破至奈米等級,將遠紅外線材料以陶瓷微粒方式混入人造纖維,使得纖維具有永久遠紅外線功能。

 

但是,為確保纖維不會斷裂,遠紅外線材料在纖維中的比例一般是低於1%的。再考慮到觸感及可穿戴性,含遠紅外材質的特殊纖維還必須與一般纖維混紡,這樣,遠紅外線材質的含量就更低了。

 

所以遠紅外線紡織品的測定方式,往往是使用測放射率的方式來間接定性的──這是因為遠紅外線材料在紡織品中的比例過低,難以用儀器檢測來判定強度的關係。我覺得有位學者說得很好,遠紅外線紡織品的「放射率意義其實不大,因為當放射源數量很低時,放射率再高,遠紅外線放射數量也很有限。譬如說一粒金沙,縱使純度高達99.9999%,若只有兩三粒,價值也不高。」

 

 

遠紅外線紡織品的正確定位

 

遠紅外線紡織品有效嗎?據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紡拓會)發表之研究指出,穿著遠紅外線紡織品,「對皮膚溫度的調節同時具備有升溫與續溫之效果;長期穿著遠紅外線紡織品能藉由改善皮膚微循環功能,進而促進運動時皮膚溫度調節能力與體適能表現」,這是目前已得到確認的效能。它表現最亮眼之處在於其蓄溫性。遠紅外線紡織品升溫與續溫之效果非常明顯,是冬季防寒的最佳選擇之一。

 

而醫療效能呢?雖然坊間說法云云,可惜目前尚未有非常具公信力的醫學文獻可證實其醫療效能。有些商家為了推銷產品而將遠紅外線紡織品與遠紅外線照射儀器的效果混為一談,更增添了消費者的困惑。

 

客觀來說,遠紅外線紡織品對人體健康是有正面效果的,但是若與照射儀器相比,所放出的遠紅外線量相差很大,效果較有限。若為治療疾病需要,仍建議採用照射式的遠紅外線儀器。

 

 

延伸閱讀:

 

蓋遠紅外線毛毯,裸睡最適合!:farir.pixnet.net/blog/post/251074486
遠紅外線毛毯,不只保暖、更要健康!:farir.pixnet.net/blog/post/246002605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從歐洲回來快一個月了,中間經過銀髮展、中華醫學會、接待來自美國的重量級學者,忙得有點暈頭轉向,好不容易告一個段落,有時間坐下來整理一下這次歐洲腎臟醫學展覽(EDTA)的心得,也順便為部落格停擺許久向讀者們致歉。

 

今年是2009年參加在米蘭舉辦的歐洲腎臟醫學會後第一次參加,可能是過去幾年的成績累積,加上新的瘻管養成研究,會場氣氛和醫師回響,和兩年前大不相同,對我來說感受特別深刻。


 

 

許多醫師在看到遠紅外線改善瘻管養成的數據時,都表示驚訝和興奮;因為這個多年來讓人頭痛又看似無解的問題,竟然有解決的方法!!


 

 

一位來自阿爾及利亞的血管外科醫師的反應更是激動,他不停的說:『這真是太棒了!』然後把他的同事們拉過來,熱烈的討論起來。這些醫生的反應,都讓我們更加確定,透析用瘻管養成困難,是全球透析醫學界最頭痛的問題,而遠紅外線正可以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難怪醫生對此議題如此關注。

 

阿爾及利亞的血管外科醫師激動的看著瘻管養成的臨床數據


 

 

除此之外,此行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和法國的一位腎臟科醫師,Dr. Dan重新取得聯繫。他最特別之處,在於他是同時也是一位血液透析患者,他說:『對我來說,研究不只是為了研究,病人不是數據,每一個病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就是一個例子,病人的健康及感受才是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他的特殊身分,讓他對透析醫療品質/腎友生活品質特別關注,他也已經開始在服務的醫院(ECHO,法國南特)使用遠紅外線。

 


Dr. Dan(左)及其同事與攤位上合影

 

 

 

感謝在ETDA結識的朋友們,因為他們的鼓勵和肯定,讓我們對遠紅外線在歐洲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9-1 傳統醫學運用的科學面向

 

遠紅外線在傳統醫學中常被運用為溫灸治療,以遠紅外線的能量刺激穴位以達到治療效果。現代醫學研究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中醫研究導入科學研究方法,來探討遠紅外線與穴位刺激之間的治療機轉,尤其在慢性病與內臟器官的治療研究上,更有嚴實的研究基礎。

腦部磁振造影驗證了遠紅外線照射療法

曾於陽明大學醫學院傳統醫學研究所進修的林以正醫師,在邱仁輝教授指導下,深入研究遠紅外線照射於特定穴道時,將對於人體神經系統起什麼樣的作用。依據 《遠紅線照射人體內關穴的中樞調控初報》指出,在遠紅外線照射的中後期及結束後期,腦部包括前額葉、顳葉和枕葉,其功能都有活化的現象這代表遠紅外線可以藉由刺激內關穴來達到調控神經中樞的效果,並解釋了為什麼以遠紅外線照射內關穴和湧泉穴時,可以改善失眠問題。

 

照射遠紅外線治療糖尿病之臨床研究

雲林天主教若瑟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柏銘醫師,任職於嘉義榮民醫院中醫部時,與其研究團隊發表於《台灣中醫臨床醫學雜誌》的研究結果顯示,照射遠紅外線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謝調節與增加抗氧化活力,效果與艾絨灸相似,都能夠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色素,並且增加病患的抗氧化能力。

 同針灸之效果,無艾灸之煙燻

由於遠紅外線治療過程中不若艾絨灸可能發出令人不適的煙燻味,再加上不具侵入性,沒有針灸或艾灸時會造成傷口的困擾,對於傷口癒合困難的糖尿病患來說更加安全方便。因此是一項可以取代傳統針灸和艾灸的便利療法。

 

 

以上文章節錄自《低能量遠紅外線照射療法──遠紅外線完全健康手冊》

 

 

 

 

 

 

《低能量遠紅外線照療法──遠紅外線完全健康手冊》

 

 

 

 


本部落格歡迎引用,但部落格中文章請勿片面轉載,事涉著作權法,請各界尊重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 遠紅外線應用-減輕長期照護者的負擔

遠紅外線照射療法方便、安全、舒適且無副作用,再加上適用範圍廣,可以為長期臥床之長者提供全方位之照護,目前常用於處理如下症狀:
1. 促進慢性傷口癒合,如:壓瘡、糖尿病足
2. 預防、治療成人尿布疹
3. 幫助恢復體溫、保暖,促進血液循環
4. 增加呼吸器使用者的咳痰能力
5. 改善因插管引起的潰瘍、發炎與疼痛
6. 幫助胸腔腹腔積水排出,減少引流抽水
7. 保持引流管周圍乾爽,避免瘻口潰爛

 

遠紅外線照射療法幫助壓瘡癒合

年長者體力差,容易因為缺乏活動使得局部缺血。再加上皮膚彈性及循環會因年齡增加而退化,組織對缺氧的耐受力降低,而容易出現壓瘡,對整體健康造成深遠的影響。

 

 長照中心老人壓瘡痊癒良好
 壓瘡癒合時間大大縮短

 

全面照護臥床長者

國內多家護理之家、照護中心及許多醫療院所的病房已採用「低能量遠紅外線照射療法」來照護行動不便之長者以及院內患者。

 

 胸部痙攣快速緩解
 腳部水泡不留疤痕
 腳部恢復血色,不再冰冷

 

 

 

 

以上文章節錄自《低能量遠紅外線照射療法──遠紅外線完全健康手冊》

 

 

 

 

《低能量遠紅外線照療法──遠紅外線完全健康手冊》

 
本部落格歡迎引用,但部落格中文章請勿片面轉載,事涉著作權法,請各界尊重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1 遠紅外線應用-照護產婦及新生兒的好幫手

 

遠紅外線對於術後傷口癒合有很好的療效,非常適合照顧生產傷口。它不只對於產後傷口癒合有效,還可以維持乳腺管暢通及照護嬰兒紅臀。在它的幫助下,護理人員的工作也會變得比較輕鬆,確實是照護產婦及新生兒的好幫手。

 

加速產後傷口癒合
 手術發炎傷口得控制
 方便性及效果優於溫水坐浴

 

協助維持乳腺管通暢
 減少推擠痛楚,軟化乳房硬塊

 

嬰兒紅臀明顯改善

 

以上文章節錄自《低能量遠紅外線照射療法──遠紅外線完全健康手冊》

 

  


本部落格歡迎引用,但部落格中文章請勿片面轉載,事涉著作權法,請各界尊重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2 照射遠紅外線可延長洗腎瘻管壽命

瘻管術後一個月是瘻管養成的黃金期

 

遠紅外線照射這種嶄新療法,在醫療上最早被接受與推廣的,便是對洗腎腎友的瘻管照顧。直至今日,國內超過九成的各大洗腎中心及院所,都使用遠紅外線治療儀來作為瘻管的常規照護,在洗腎瘻管的保健上也有相當具體的成效。

彰化秀傳醫院心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江日崇從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手術二十八年,十五年前開始接觸遠紅外線照射療法並應用於瘻管手術與瘻管養成。由其臨床經驗中得知,一旦決定要進行血液透析並建立瘻管時,就可以照射遠紅外線,以擴張血管幫助手術進行。而術後第二天繼續照射遠紅外線,傷口可以更快癒合,加速瘻管擴張、預防動靜脈狹窄和硬化。

瘻管手術後一個月內是遠紅外線治療的黃金時期,及早開始使用、持續使用、每日最少一次,可以大幅降低半年內再手術的機率。雖然靜脈壓的改善較易受到病人洗腎年數及血管狀況而異,但就血流量而言,狀況正常或狀況較良好的病人,以1~2次,每次20~40分鐘的照射,即可由聽診器聽出血流增加的情形。

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志慶,專長於腎臟學。他以科學方法,說明遠紅外線照射療法對洗腎瘻管的正面影響,不僅獲行政院退輔會頒發『2007醫療技術創新獎』,其論文連獲得國際醫學期刊認可,2007年刊登於美國知名醫學期刊JASN。2009年他獲得榮總五十週年創新性醫療技術與服務重大成就獎。2011年底受邀於美國腎臟醫學會(ASN)上發表關於瘻管養成的口頭報告。其臨床實驗證實,於自體瘻管養成期間照射遠紅外線,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並可有效增加瘻管血流量。

透析血管通路聯合研究組織(DAC)於2008年發表的研究則指出:瘻管未順利養成,使血流量不足,應是造成瘻管栓塞的原因之一 (Dember et al., JAMA, 2008)。而瘻管手術後一個月內,正是瘻管養成的黃金期。因此若能好好掌握這段黃金期,除了可以提高瘻管養成的成功率之外,更可減少日後透析時的瘻管併發症。

醫學臨床研究顯示照射低能量遠紅外線有如下效果:

一、瘻管手術後就開始照射,可縮短1/3的瘻管養成時間。
二、瘻管手術後評估血管狀況不佳者,術後一個月內照射低能量遠紅外線,可增加95%的成功率。
三、可減少日後瘻管併發症的機率,如靜脈壓過高、血管纖維化、感染、疼痛、血腫、靜脈炎等不適。
四、
續照射一年,可使瘻管血流量增加1.7倍。瘻管失效的比例減少58.5%。

除了持續照射低能量遠紅外線,還要記得勤做握球運動,幫助瘻管擴張。平時要注意針孔加壓止血時勿過於用力,針孔未癒合時避免接觸式熱敷以預防感染。並記得保持瘻管側手臂清潔,避免碰撞或壓迫。勿提重物,減少冷熱刺激,戒菸以免尼古丁使血管彈性變差。

洗腎瘻管對腎友們而言猶如第二生命一般重要。然而,洗腎瘻管的併發症相當多,手術雖然可以克服一些問題,但很多瘻管仍無法維持到半年以上,以致腎友需不斷接受手術,甚至手、腳都無處可開瘻管,還須時時擔心瘻管發生栓塞或併發症,實在是有苦難言。

因為洗腎經常需要在瘻管處上針,一小段血管一年少說要扎上200多針,瘻管的內皮三天兩頭就會因針扎而受傷,使用久了管壁會出現多個狹窄點,血流量會慢下來,最後會形成栓塞而失效,終結了洗腎瘻管的壽命,這是目前醫療界對瘻管仍無法克服的問題。

 

 

 

每天持續照射,效果更加明顯

 

很多常年來受瘻管暗沉、血流量不足之苦的腎友,洗腎時身體姿勢只要稍微動一下,洗腎機便叫個不停,只好暫停洗腎,那種洗洗停停的滋味著實不好受。

遠紅外線照射療法對平常洗腎時上針不易或瘻管血流量不足的腎友而言是很大的幫助,因為瘻管部位的血流量增加、瘻管浮起可利於扎針,並能很快改善扎針處的腫痛、瘀青。腎友終於可以卸下害怕上針的負擔。同時,血流速度增強也可以加強透析清除率,提升洗腎的品質。

目前各大洗腎室大多都有遠紅外線治療儀供正在進行血液透析的腎友照射,即使如此,一周照射的次數至多三次。由於遠紅外照射療法並沒有使用次數限制,如果能居家使用,每天照射至少一次,對瘻管會有更大的幫助。

遠紅外線照射療法是照顧瘻管及日常保健的好伙伴,腎友若能配合醫師的治療,並每天持續使用遠紅外線照射瘻管部位及手部,可讓瘻管維持彈性、使瘻管順暢不易堵塞,延長瘻管壽命,降低腎友因瘻管阻塞而須反覆動手術的次數,讓腎友不再提心吊膽。

 

遠紅外線不是愈熱愈好

遠紅外線的能量很溫和,是保持肢體溫暖、促進血液循環、調節體溫,使身體容易散熱的好方法。但有不少人誤以為熱才有效果,事實上這種錯誤觀念會讓人錯用高溫的熱療儀器,而造成不必要的熱傷害,嚴重者甚至因灼傷而導致截肢。像併有糖尿病或下肢循環障礙之腎臟病患者,或對溫度感覺較不敏感之長者,就更需要注意選擇。若誤用了有高溫紅光、高溫熱風,或是近紅外線含量過高之產品來照護瘻管,不但遠紅外線的效能會受到高熱的影響而降低,還要擔心可能會有對瘻管功能不利的熱傷害風險。

遠紅外線照療法在本質上屬於低能量療法,非熱效應是它的最大特色,絕對不是愈熱愈好,更不是功率愈大愈有效,此點已有醫學研究證實。目前臨床上可觀察到,長期照射遠紅外對瘻管暢通率提升,透析血流量增加等作用,皆是遠紅外線非熱效應的表現。

另外,許多腎友有怕熱的傾向,這可能是主觀認知、缺水分、血管硬化、汗腺退化等原因,而造成體溫調節失衡,無法排熱。此時用遠紅外線照射確實能改善症狀,而這絕非傳統熱療可以解釋的。

 

=================================================

以上文章節錄自《低能量遠紅外線照射療法──遠紅外線完全健康手冊》

 

 

 


本部落格歡迎引用,但部落格中文章請勿片面轉載,事涉著作權法,請各界尊重

遠紅外線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